欢迎光临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官网!
下载中心 收藏证查询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大师风采 > 云南工美大师
28 16 / 07
王效春
来源:原创    浏览数:2361

王效春,现为第三届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、云南省木雕工艺大师。

在2015年云南文博会结束前,王效春在朋友眼里只是通海职业中学总务处的一位老师,闲时喜欢弄弄盆景和根雕。当听说王效春被授予云南木雕工艺大师称号,朋友们既惊讶又觉得这是预料中的事。

在枯木上,木头的自然皱褶如山形起伏,循着“山脉”,雕凿而出的一条古栈道上,树木花鸟、古寺幽幽……在文博会上,王效春以《古栈春秋》、《鸟语花香》、《一生富贵》三件作品赢得评委一致赞誉,而被授予云南木雕工艺大师称号,这也是通海第一位省级木雕工艺大师。
虽然祖上几代人都是木匠,但王效春自小并没有跟随父亲学手艺,倒是喜欢画画。父亲接了一些仿古建筑的活计,要做花窗,总是叫王效春来描线勾形,那些在木头上画下的构图巧妙、寓意丰富的图案,可以说是他与木雕最初的接触。
后来王效春参军、再转业到地方工作,一直没有放弃画画。在工作之余,他迷上了制作盆景,开始做一些简单的根雕。“当我面对眼前这些已失去生命的木头时,往往有一种冲动,就是要让它们在我的刻刀下再次绽放生命。”王效春说。
历史上,以高应美的隔子门为代表的通海木雕一直是云南木雕的最高技艺,扬名省内外。9年前,当王效春第一次拿起刻刀时,他深知在传承前人技艺的同时,要超越创新何其艰难。王效春从根雕起步,“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,讲究‘三分人工,七分天成’,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自己心中的艺术形象。”王效春最初只是为朋友们加工根雕,实践多了,他的作品在构思立意上更显现出他对艺术与人生的思考与创新。
通海传统木雕自成流派,多用于仿古建筑和宗祠、寺庙,以圆雕、浮雕、镂雕等技艺来表达、展现不同的题材内容。其纷繁复杂的雕刻技术在木头上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画,重在写意而少了写实。王效春敏锐地捕捉到当下艺术消费对传统技艺的要求,那就是写实与装饰并重。为达到这种境界,他除了不断琢磨提升技艺,也通过网络、书本、外出学习,从国内不同流派的木雕技艺中汲取营养。
“浙江东阳木雕、福建惠安木雕历史悠久,大师辈出,可以说引领着当下国内木雕艺术的潮流。在看了众多大师作品后,我迷上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泉福的作品,他是惠安木雕的代表人物,擅长把雕刻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,具有造型凝练、刀法熟练流畅、线条清晰明快的特点。在我的创作中也在实践着这种风格。”王效春说。
多年的绘画技巧和对刻刀与生俱来的缘分,王效春熟练地驾驭着刻刀,雕刻出自己对木头的感情:人像作品,无论是僧人还是老人,其形态与木根的自然纹路融为一体,形象刻画得非常精细,神形兼备、充满生气。另一类作品则是似是而非,很有禅味。王效春喜欢选用崖柏为材,这种树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,多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中。耐腐性强,木质坚硬,香气清远、弥久不散。他依材质的自然形状、天然纹理与自然本色进行创作,以展现根木自身的艺术魅力、淳朴质直、不尚浮华。“在创作根雕艺术品的同时,我和越来越多的根雕艺人一样,呼吁根雕技艺和生态保护能够和谐发展。”王效春说。
随着市场对实木家具的消费日益增加,木雕被越来越多应用于各种家具的装饰,并延续了传统木雕题材,这为木雕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市场。王效春告诉记者:“表现生活风俗、神话故事的,诸如吉庆有余、五谷丰登、龙凤呈祥、平安如意等木雕作品,不论是放在座椅和茶桌上都很受欢迎。而以陈设为主的木雕工艺品,讲求设计个性、图案优美、结构精巧,虽然很考验制作者的艺术才能,但市场需求不是很多。”现在由于机器制造业的高度发达,用机器几十分钟就能加工一件产品,但手工却需几天甚至几十天;同样一件作品,由于成本、价格差异太大,不懂行的人会选择便宜的机器产品。在低成本的诱惑下,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,粗制滥造的手工木雕品随处可见。利润空间挤占了民间手工艺品的生存空间,也使得从艺者为生存苦恼。
王效春获得云南木雕工艺大师称号后,有人想来跟他学艺,他也有意在学校教授学生。“掌握全面扎实的技能非一日之功,学习民间工艺要耐得住寂寞、要专心肯动脑筋、抵得住外界诱惑,但是对民间工艺感兴趣的年轻人不多了。”王效春说道。

当记者问王效春获奖后的目标是什么?他说:“我不用为生活而奔波,可以安心搞艺术创作,但要想使木雕作品在市场中站住脚,我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,拿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。我的理想是能举办一个个人作品展,将通海木雕技艺发扬光大。”


上一篇: 段四兴
下一篇: 李元生
首 页 法律声明 广告服务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: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copyright 2016-2017 滇备案:滇ICP备19007689号-1 分享: